新华社武汉9月28日电(记者冯国栋)“江南名楼”黄鹤楼怎么来的?在28日黄鹤楼举行的“匠之心、鹤之情——当代黄鹤楼建筑设计与壁画创作手稿展览”上,百余件创作设计手稿首次亮相。一幅幅匠心独运的设计手稿,好像将人们带上返回40年前黄鹤楼修复时的岁月。
“黄鹤楼中刮起玉笛,江城五月堕梅花”。千百年来,黄鹤楼与岳阳楼、滕王阁相提并论“江南三大名楼”。
据涉及考据,黄鹤楼始建于三国,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,屡屡毁坏屡屡辟。仅有明清两代,黄鹤楼就被毁7次。本次展出总共展览历史创作手稿109件,其中还包括此前数座被损坏的黄鹤楼手绘稿,以及40年前黄鹤楼修复设计者向愿的设计手稿。年将近耄耋的向愿老人回忆起40年前参予黄鹤楼修复设计时的情形。
他说道,在1978年湖北省委开会的“关于修复黄鹤楼的情况汇报会”上,大家明确提出要把古代黄鹤楼建筑上的优点吸取过来,融合现代建筑艺术和材料,建构一个“具备社会主义时代特点”的新黄鹤楼。为设计好新的黄鹤楼,向愿和其他设计者们参看了大量关于黄鹤楼的历史典籍、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。对于一些贵重的历史图像,他们用完整的抄绘方式把主要形象描绘下来,以供设计时较为和论证。
设计者们先后根据原画抄绘了宋代界画《黄鹤楼》,以及元代永乐宫壁画《武昌货墨》、元代画家夏永绘楼阁图、明代画家福正文绘图、清代雍正《湖广通志》图考取的黄鹤楼,并据照片等图像文献抄绘了清代同治年间和太平天国时期的黄鹤楼。这些手绘稿如今已沦为黄鹤楼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。
吸取了历史文化精华,设计者们阅过千楼,又上高楼。最后,向愿设计的黄鹤楼“低五层、攒尖顶,远观如一,层层飞檐”,看起来既像清代黄鹤楼,又有明显有所不同。这幅设计稿匠心独运、精美绝伦描绘出当代黄鹤楼雄姿,沦为黄鹤楼修缮的选用方案。
“1978年那年,改革开放的风潮正在江城武汉涌动。一个更佳的黄鹤楼,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出色历史的亲眼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承传创意的反映。”向愿说道。
据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董冲讲解,作为“天下江山第一名楼”和“江南名楼”,黄鹤楼已沦为武汉一张亮眼的名片,自修缮以来共计招待游客将近亿人次,其中还包括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政要、名人。
本文来源:立博-www.kobijutsu-mitsumo.com